close


張亮友、尚殿娥夫婦在比賽中
  □記者 劉瑤 王小娟 王瑋皓 實習生 徐浩達 文記者 李文波 許俊文 攝影
  閱讀提示|每年的馬拉松,都有故事流傳。今年,吸引記者眼光的是一對加起來有170歲的老兩口。
  “170夫妻”7小時跑完“大馬”賽程
  昨日的鄭開馬拉松賽道上,兩位滿頭銀髮的老人分外引人註目。他們就是88歲的張亮友和82歲的尚殿娥夫婦。
  昨日上午近9時,就在第一集團剛剛抵達20公里處時,張先生老兩口正在28公里處大口地吃著八寶粥。“我5點就從起點出發了,這會兒跑餓了,一口氣喝了3罐八寶粥。”
  老兩口旁邊,陪伴著兩個兒子、兒媳婦和眾多親朋好友。“都是為了照顧他倆,陪他們跑完全程。”老人的兒子告訴記者,雖然年事已高,但張老先生仍一直堅持參加全國各地的馬拉松賽事。但由於年事已高,老人在勸說下已經同意完成本屆賽事後就正式“掛靴”,不再參加馬拉松比賽了。
  “鄭開馬拉松我跑了5年,以前都是參加的半程比賽,這是我最後一次參加馬拉鬆了,要堅持跑完全程(42.195公里)。”張亮友老人說,作為人生最後一場馬拉松賽,他選擇了賽事服務最好的鄭開馬拉松,還特地從景德鎮定製了一對近兩米高的瓷瓶送給賽事組委會。昨日下午,張亮友和老伴攜手達到終點,用時7小時3分鐘。
  毛主席號召讓他愛上長跑
  張亮友來自安徽淮南市,在當地是個傳奇人物。據他介紹,1952年,為了響應毛主席“發展體育運動,增強人民體質”的號召,他開始練習長跑。張亮友說,在那個物質條件較為貧乏的年代,一雙布鞋就能參加的長跑運動,是鍛煉身體有效又經濟的最好方法。
  那時候他常常把自己的白班和別人調換,就為了清晨6時一下夜班就能立即開始跑。
  1954年,張亮友參加了安徽省的全民運動會選拔比賽,獲得一萬米的第一名,成績是36分鐘;1955年張亮友在上海參加全民運動會,以34分鐘的佳績獲得男子一萬米冠軍。
  買豆芽買出來的第一個馬拉松紀錄
  1956年張亮友開始馬拉松訓練。從三萬米開始,逐步加大,最多時一天要跑60公里。馬拉松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運動,為了“逼”自己跑下來,家住城裡的張亮友專門跑到25公裡外的壽縣去買豆芽。
  張亮友說,之所以要買豆芽,是怕有時候意志不堅定,遇到天冷天熱的時候可能就不跑了,於是就給鄰居們買豆芽,今天給這家買,明天給那家買,每天都要買6斤。要是沒買,大家就會主動監督:“怎麼沒給帶豆芽,沒練吧?”就這樣,張亮友堅持了下來。
  1957年3月,張亮友與幾名長跑愛好者進行了一次馬拉松測試,張亮友的成績是3小時10分鐘左右。張亮友接連三次向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寫信,建議將馬拉松立項。在信中他深情地寫道:“解放前帝國主義說我們是東亞病夫,又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,外國人能做到的事,中國人一樣能做到。”
  1957年12月,中國舉辦了第一場馬拉松比賽,張亮友獲得了第一名,他2小時52分34秒6的成績後來被國家體委確定為中國馬拉松賽的第一個紀錄。
  老伴兒是他最好的“跑友”
  從1952年至今,張亮友已經堅持跑步60多年了。現在,他最好的跑步搭檔是他的老伴、82歲的尚殿娥。每天凌晨3時30分,老兩口準時起床跑步,20公里,風雨無阻。
  這次,在鄭州最大的民間跑步組織——“跑步兵團”的邀請下,張亮友夫婦又一次來到鄭州,挑戰“鄭開馬拉松”全程,張亮友是年齡最大的參賽者,而這對夫妻也是全世界年齡最大的“馬拉松夫妻”。
  張亮友成績榜
  1984年參加美國在洛杉磯舉辦的全世界第十七屆老年錦標賽,並取得了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
  1988年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國際邀請賽,並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績
  1998年和1999年,連續參加兩屆在北京舉辦的老年運動會,分別取得了一枚金牌、一枚銅牌的佳績
  1986年參加全省的運動會,取得了馬拉松的個人第四名
  從2009年至2013年每年多次參加包括“鄭開馬拉松”在內的多個國內馬拉松比賽
  1990年參加亞運會火炬的傳遞,2008年作為主火炬手參加奧運會火炬傳遞
(原標題:這,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場馬拉松)
(編輯:SN089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v58pvkk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