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建華哭了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這個平時少言寡語、在南通中遠船務公司外包施工隊里小有名氣的施工隊長,竟為一次官方組織的集體旅游激動得流淚。
  “這是我打工十多年來感到最幸福的3天。”中秋節假期,徐建華在公司團委的組織下,帶著妻女一起去青島旅游,這成為十多年來父女相處時間最長、最快樂的3天,“能不能多搞些親子活動,把我們的子女都組織起來,教他們些海工知識,讓孩子知道父母都是做什麼的。”徐建華說。
  這天,公司團委照例在塗裝預處理車間就地開起了“聽建議大會”。徐建華的建議得到了在場所有外來工的響應,團委書記李朝東當場與一起參會的新進大學生代表商量決定,“國慶假期過後,就安排大學生給孩子‘上課’”。
  近來,江蘇各級團組織在團省委的統一部署下,開展了“走基層,聽建議,轉作風,辦實事”行動,在商場、工地、小吃店、咖啡館舉辦的“聽建議大會”成為江蘇團幹部近來參加頻率最高的“會議”。
  團省委對這一行動寄予厚望。團江蘇省委書記萬聞華期待通過長期開展這一行動,從根本上矯正江蘇各級團幹部作風,“脫離青年、流於形式、能力不足、職能弱化,要緩解這些‘險情’,必須先從作風轉變開始。”
  沒人願接的“燙手山芋”,團幹部來接
  在“走聽轉辦”行動中,南京鐵心橋街道團委書記範天賦把重點放在了即將陷入“失管”窘境的服刑在教人員子女、有吸毒史人員子女身上。
  5歲幼童江江(化名),父親坐牢,母親無業長期不歸。“江江的願望不容易實現,他想找一個能被叫作‘媽媽’的人。”聽到江江的心愿,範天賦心裡犯起了嘀咕,“想要個東西容易辦,想要個媽媽怎麼弄?”
  根據“走聽轉辦”行動的要求,基層團幹部要為被走訪的青少年“實現心愿”,實現不了的要在規定時間內“作出解釋”。
  為了給江江“圓夢”,剛工作不久、沒啥人脈資源的範天賦嘗試在網上聯繫了一個志願者組織,一名與江江住在同一小區的女志願者接下了這單活兒,“8月第一次碰頭先給孩子量尺寸織件毛衣,以後至少半個月碰一次頭。”
  再早一些時候,在蘇州,1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在蘇就讀子女把寫滿自己心愿的“心愿卡”貼到了相門城牆上。不到一小時,所有心愿就被路過城牆的人認領完了。
  “我們本來都以為沒戲了,沒想到就在放暑假前的一兩個小時,一卡車的禮品開進了我們學校。”說起當天的情形,初中生嚴桂芸掩飾不住激動之情,“有個小朋友要了一套柯南的漫畫,收到了幾十本都不止,把他給高興壞了。”
  在“走聽轉辦”行動中,受益的遠不止服刑在教人員子女和農民工子女這兩類特殊群體,僅記者所見,就有社區困難家庭、企業白領、餐館服務員、文藝工作者、小區保安、海歸青年、返鄉青年、小商鋪店主等。
  鹽城大豐縣已經多少年沒有像今年這樣熱鬧過了。一個小小的縣城,最近一年搞了10餘場相親交友活動,場均參與兩三百人。
  “相親活動費錢、費事,但青年有需要,我們就堅持做。”團大豐縣委書記王婷婷說,此前團縣委收集1000名青年的心愿,其中約30%渴望交友平臺,“最厲害的一次,38攝氏度的高溫天,原本300人網上報名,來了1000人,還有人看到現場直播,半路殺過來,擠爆了。”
  “升級版”的團幹部更受歡迎
  “走聽轉辦”行動中,涌現了一大批“升級版”的團幹部。與傳統團幹部相比,他們更熱衷於做些“小事”,更多使用青年聽得懂的“熱詞”,更喜歡在青年喜歡的時尚聚集地出現。
  泰州薑堰市,來自不同層級的近百名青年文明號號長聚集在一起,還沒等主持人說完,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朝後排的“心愿氣球”涌去。
  這些“心愿”來自薑堰市特殊困難家庭子女,一副乒乓球拍、一本教輔書、一雙籃球鞋……心愿被一一領走的同時,團幹部在青年心中的形象也發生了變化。
  “校長過去對少先隊活動不感冒,但這次不同,他笑著點頭了。”薑堰市淤溪小學少先隊輔導員周小華告訴記者,前不久團市委組織志願者帶著學校28名優秀留守兒童去紅色景點參觀,得到了校長的大力支持,“他不僅同意,還讓學校領導都陪著一起。”
  老校長覺得,這次少先隊辦的是實事,“他親眼看到孩子們填寫的心愿卡被貼在大商場里,很多孩子想出去走走。”
  “走聽轉辦”行動在薑堰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——一千零一個願望。全市各大商場櫥窗、咖啡館藝術牆、步行街廣告欄上的顯眼位置都被各種大小規格的“心愿牆”牢牢占據。
  “大活動幾乎不搞了,就是長期做心愿徵集、心愿認領的事兒。”前不久,已經很久不做大活動,只辦“小事情”的團薑堰市委書記翟文周意外得到市委書記的批示,要求團組織把幫助重症青少年這件“小事”辦好,“這種事以前都是批給民政、教育部門的,這說明我們的作為得到認可了。”
  根據團江蘇省委要求,“走聽轉辦”過程中,每一名團幹部被要求做到9件“小事”——一次團課微講堂,一次主題微調研,實現兩三名青少年的微心愿,與不少於10名青年團員進行微聯繫,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微助力,為青少年搭建展示才藝的微舞臺,組織環保微行動,幫助重點青少年群體進行心理微疏導,組織微公益、微志願活動。
  實現心愿的普通青年變得更具正能量
  與“升級版”團幹部的接觸過程中,一大批在“走聽轉辦”行動中實現“微心愿”的普通青年也發生了改變,他們成為青年人群中一支更具正能量的“發光筒”。
  河南小伙許小猛在電子廠當過操作工,在酒吧當過歌手……如今,他有了一個響亮的頭銜——長三角打工者藝術團團長。
  蘇州市木瀆鎮團委在一次“走聽轉辦”活動中,發現了這個頗有才華的外來務工青年,他當時的願望是“出一張由打工者自編、自彈、自唱的專輯”。出乎許小猛的預料,這個連他自己都覺得“不太靠譜”的心愿,竟然通過團組織實現了。
  今年年初,這張名為《闖一闖》的專輯在團市委聯繫的某傳媒公司的資助下出版了5000張。不僅如此,團委還幫助藝術團進駐工廠、學校搞演唱會,迄今已舉辦30多場演唱會,聽眾逾10萬人。
  心愿實現後,許小猛開始作為一名“編外團幹部”幫助別人“圓夢”。通過專輯義賣,為白血病患兒籌集醫療費一萬元,舉辦“草根圓夢音樂會”,“未來還要搞免費的、面向工友的藝術培訓班,讓我們的樂隊走遍蘇州、走遍長三角。”
  在無錫,碩放楊家灣的葡萄種植戶小杜,這個自從初中畢業就再也沒有見過“團幹部”的年輕人,如今成了無錫團組織的“鐵桿粉絲”。
  小杜是無錫新區團工委副書記繆建平在一次“走聽轉辦”活動中認識的新朋友,小伙子當時請團組織幫忙為滯銷的葡萄找出路,“總不能讓葡萄爛在家裡。”
  為了辦好這件事兒,繆建平專門到小杜的葡萄園走了一遭,在確認葡萄口感的基礎上,通過微博、微信等方式“捧紅”小杜葡萄。葡萄賣好了,小杜也成了一名“愛心人士”,定期給敬老院、兒童院送去免費葡萄。
  “走聽轉辦”中,團幹部為青年辦的看似都是一件件不值一提的“小事”,但眾多“小事”所累積的,是每一名得到幫助的普通青年對團組織的一次次“美譽”。而得到幫助的青年,正用自己散髮的正能量影響更多人。
  把文件“落”到行動上,團省委有妙招
  對於“走聽轉辦”活動,團江蘇省委書記萬聞華有自己的考量,她希望通過開展“走聽轉辦”行動,破除團幹部作風方面存在的“浮虛怕嬌”等問題,化解工作中存在的脫離青年、能力不足、流於形式、覆蓋不夠等“四大危險”,“因此,作為省級團委就必須踐行黨的群眾路線,通過制度化的設計和項目化的推進,實現團幹部作風的明顯轉變,鍛造一支讓黨放心、讓青年滿意的團幹部隊伍”。
  要讓基層團幹部行動起來,一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,如何讓基層工作真正把團省委下發的文件從紙面上“落”到行動中。
  曾有一名基層團縣委書記告訴記者,每年團縣委會收到幾十份由團中央、團省委、團市委統籌後的文件要求,而所有的文件都有對應的工作項目,要把所有文件都落實,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  這次“走聽轉辦”行動的制度設計、項目規劃秉承了一個最重要的宗旨,即“能為、可為”。
  為此,團省委專門設計了9個“微項目”,給一些剛剛接到工作“摸不著頭腦”的基層團幹部做參考。每到一處“走聽轉辦”活動現場,記者都能看到統一製作的易拉寶展板和紅色心愿卡。這兩件東西被團省委工作人員稱為“全省標配”,由團省委統一設計、製作、提供,以體現“品牌效應”。
  活動要求被制定得極為細緻。參加走訪的團幹部每人要完成5個以上微項目並填寫團省委統一印發的“情況記錄表”,其中有一項長期堅持的微項目,每人記錄不少於5篇微項目實施札記,形成1篇不少於1000字的微調研報告。
  每周二和每月5號,是“走聽轉辦”行動的周報日和月報日,這一天,江蘇全省各地市級團委須公佈最近的活動設計、統籌,併在團省委“走聽轉辦”專題網站填報詳細信息上傳。
  專題網站上,有江蘇全省的微心愿信息庫、心愿使者信息庫和心愿圓夢信息庫。各團市、縣(市、區)委有專人負責活動信息上報、心愿卡的登記錄入和認領、心愿卡落實情況督辦等工作,並分別將青年心愿、心愿使者、實現心愿故事編號後錄入到上述三大信息庫中。一個硬性的要求是,每個心愿必須在10日內作出回覆。  (原標題:江蘇:“走聽轉辦”深入矯正團幹部作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v58pvkk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